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画艺术名家 戴丕昌 太阳 艺栈
  daipc.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7750
最新博文:
追忆杨象宪老师      谈苏轼的人格与书画艺术      画兰情结      书法传统的美学意蕴——简论戴丕昌教授其人      德艺双馨 桃李芬芳      谈苏轼的人格与书画艺术     
我的动态    
书法传统的美学意蕴——简论戴丕昌教授其人
发布时间:2009-02-27

书法传统的美学意蕴

                                                                                                                  ——简论戴丕昌教授其人其书
                                                                                                                                                                                                  陈骥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代表中国形象和精神的文化符号。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承载着不朽的艺术传统,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始于无意,而渐成有意;生于有形,而化为无形。”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为心画”——艺术与心灵的同构与融合,成为永续不衰的艺术生机。
    书道亦即人道,书之“道”既包含了形质相称的自然意识,也蕴含了物我一体的心灵体悟。由天道复归人道,书法的文化意识于此提升。
    戴丕昌教授以书法之道,立中国传统艺术于当代。其书法尊传统而不泥古,寓创新而不怪异,书格雅俗共赏,书风正而不邪。总括而论,即一如其人——好接纳,易识读,不造作,不张扬,静气平和,刚柔相济。其人与艺术均属“中庸”。中庸者,为人、处事之度也,事之有成得益于对中庸的良好把握。“中庸”在艺术作品中,即是“雅”与“俗”的和谐统一。所谓两极易而守中难,即在艺术创作中做到中庸不易,雅俗共赏不易,艺术在任何时代终以大众为欣赏主流,于受众群体的价值而体现,惟其有广泛的社会性,才得以广泛流传,只是不同的时代赋予了“雅俗共赏” 不同的涵义。
    儒家传统的伦理定位,主导了书法中庸平和的主流文化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规定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儒家中和思想,暗含了对书法传统的理解和阐释、传承和创新等方面根本性的文化意义。书法艺术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乃因有此传统为依归。戴丕昌教授在书法的创作中,儒家气度成为主体风尚,从而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贯注到艺术生命的成长和心性流露之中,进而纯化了其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人艺并重的价值取向,根植于传统的道德意识,而渐成中国艺术审美体系中一个非艺术的文化视角。而且,因人论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艺术审美的标准。“为人”与“为学”的品格兼重,使人格品位成为艺术品位的参照坐标,艺术作品因此打上了人文意识的清晰烙印。人品与艺品二者兼善的观念,可溯至儒家“尽善尽美”的文化品评观。
    戴丕昌教授之书法,兼顾了美学的意蕴和传统的根本,并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自己的生命状态“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使观者赏其书如睹其人。刘熙载所谓“书如其人”,即是把书法品位上升到人格品位的高度,将书法艺术尺度与社会道德评价联接起来。  
    观戴丕昌教授书艺,宗法“二王”,得力于宋苏轼、米芾,其书法登堂入室。真、草、篆、隶、行诸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其作品笔酣意足,雍容大雅。线条浑圆而爽俊,结体利落而沉着,章法浑然而天成。运笔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 转折之处,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形成外圆内方的妙用;在运用墨法上,根据书写点画的疏密,来灵活掌握墨的浓淡与字笔画的粗细,给人以气韵洞达、灵动爽朗的美感。他通过流畅的节奏把一些独立的字结构融为整体,使其整篇作品通达豪放、神奇浑朴、气势磅礴,并集中地体现了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在笔法上粗劲、迟重、圆活、劲健苍老; 在用墨上,墨汁淋漓,温润酣畅。其书由于笔墨饱满,中锋行笔,故其点取精用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书法不失法度,飘逸浑厚,静中有动,别具生动,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行笔之快慢、轻重,结体之松紧、俯仰,点画之向背、楫让,行行之照应、线条之连贯,使字里行间流溢着力的节奏之美。其字字争让有法,非开合有度而不能抵;其笔法恣意纵横,非炉火纯青不能达;其运用之娴熟,非得心应手而不能为。这既来自天资和领悟,也来自生活的积累和沉淀。
戴丕昌教授的行草书典雅谆和,俊逸潇洒,笔端含蓄,珠圆玉润。结体端庄而又不拘规矩,因字形而随势生发,通过局部点画的挪让移动,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丰富微妙的变化。他的书法有一种儒雅简静的文人气息,这主要体现在书法的结体、章法和作品的字里行间。而其中的优雅、和谐、均衡、从容,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和之美。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形成了厚重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书法笔法、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艺术境界。
    戴丕昌教授的用笔特点则取米芾之势,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他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有张旭、怀素之古韵,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如论笔法之价值,非一言可蔽之。若细研,尚需另文。简言之,其书如说出于古,然自有其貌;如说自有其貌,而又源出于古。中国书法千变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惟入之者明其理。而明理者,又以得道者传而久远。
所谓“刚柔相济,动静相合,温柔敦厚,正德厚生。其书也正,而为人赏;其人也中,而为人道。艺正,人正;人正,艺正。”戴丕昌教授中正平和,而能得天下之书道。
   立足于传统的本位,文化方可安身立命。有对传统的尊重和感恩,文化新生才有可能,并可致长盛不衰。戴丕昌教授在长期的砥砺和探新中,用其整个生命寻求着书法文化传统无限的艺术魅力。
  (作者系《羲之书画报》主任编辑、记者,陕西教育学院中国重彩绘画研究所客座教授,《美术天地》编委。)

 

评论(0) | 阅读(622)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我的最新动态

追忆杨象宪老师
谈苏轼的人格与书画艺术
画兰情结
书法传统的美学意蕴——简论戴丕昌教授其人
德艺双馨 桃李芬芳
谈苏轼的人格与书画艺术
名家 戴丕昌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戴丕昌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2010-06-15 01:51:18
作品太棒了
朱先生
2009-03-04 14:48:47
挺不错的!
张先生
2009-02-18 10:52:40
作品不错,价位?还有其他作品吗?可否代理?如何联系?
  画廊主人的回复: 方便联系电话:0531-88617778
回复时间:2009-02-27 22:36:48
喜欢戴老师的作品多年了,
2007-07-23 22:36:23
为方便联系,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画艺术名家戴丕昌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